•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展会新闻 » 正文

    电子产品只是“替罪羊”,家长需要认清自己的焦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7 10:45:40   浏览次数:1071  发布人:4527****  IP:125.64.47.***  评论:0
    导读

    王新红在深圳一所公办中学做了20年心理咨询教师,同时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她说,现在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确实挺高,但因使用电子产品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想象或者传闻中那么多。她认同《儿童电子屏幕指南》里的一个观点,“至少不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诱因”。王新红接触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都比较理性,但也和《儿童电子屏幕指南》里一样会焦虑,尤其是与学习有冲突时。在她的

    王新红在深圳一所公办中学做了20年心理咨询教师,同时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她说,现在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确实挺高,但因使用电子产品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想象或者传闻中那么多。她认同《儿童电子屏幕指南》里的一个观点,“至少不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诱因”。

    王新红接触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都比较理性,但也和《儿童电子屏幕指南》里一样会焦虑,尤其是与学习有冲突时。在她的学生中,完全能在电子产品使用上做好自我控制并从中受益的人不多,绝大多数还是需要外部环境的合理指引,才能避免产生诸如“网瘾”、专注力下降、攻击性增强等负面问题。

    “我个人认为,《儿童电子屏幕指南》这本书对中国家长最有启发的一点,就是让更多父母知道,想再回到没有电子屏幕的时代已经不可能了。”王新红说,不少父母其实还有“回到过去”的幻想,希望他们能更理性地承认,数字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不管是否情愿,都得做好迎接的准备。

    电子产品是一面镜子

    第一财经:你有没有遇到过学生因为使用电子产品,而出现极端冲突的事件?

    王新红:肯定有。冲突是学生和老师或者父母之间发生的,比如摔iPad、摔手机,流量被强行断掉。也有孩子会威胁老师或家长,“要是敢收手机我就去跳楼”。大多数父母在极端情形下,都能够把握住一个边界,也会反思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我在工作中发现,哪怕发生最极端的案例,电子产品也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可能是在他的生活或成长环境中有了其他问题,电子产品只是“替罪羊”。所以讨论电子产品的问题,必须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之上才可能达成共识。

    但现实中,很多成人并不愿意承认这点。所以才总会有家长期待老师把学生的电子屏幕管住,实际上学生一分钟都不用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财经:我也是一名家长,平时并不“鸡血”,但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稍微一长,各种念头就闪现出来:容易近视、会上瘾、影响学习……似乎生活秩序就会因此失范一样。有我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我很好奇,家长为什么会对电子产品焦虑?电子产品是否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王新红:这种情况我见到的也比较多,父母在理智上能接受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也像你一样不是那种“鸡血妈妈”,自认为和孩子沟通也是温和理性的,但看到孩子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一长,马上会有一连串想法,产生焦虑情绪。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提供了一些暗示信息,让人很容易进入一种焦虑状态,或者说连锁反应。

    另外,家长在社会竞争中感受到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很多父母会想,“如果我当年怎么怎么样了,会不会现在过得更好一些?”所以,这些家长会用最严厉的方式去管束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相反,经济状况更好的家庭,父母相对理性,也更宽容,更接近《儿童电子屏幕指南》里对电子屏幕抱有更积极态度的那些人。所以,父母对电子产品的焦虑里,包含了自己的生存焦虑。我也非常认同你的说法,电子产品只是一个诱因,一面镜子,把父母面对竞争或者生存的压力,对孩子的期待,以及期待能否达成,都映射出来。

    电子产品的优势有前提

    第一财经:作者还提到“道德恐慌”,即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类似的恐慌就会出现一次。但她认为,“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单凭新技术本身,就能带来现实世界中的风险和伤害”。这个说法你觉得用在电子产品上是否成立?

    王新红:这个真的挺不好说。现在相当多的智能产品,让青少年在区分现实世界(尤其是未经他们证实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上,困难大了很多。从电视里得来的信息转化成实践,中间隔了一层。但信息技术,或者说智能电子产品所带来的互动,边界实际上被打破了,对青少年而言充满挑战。

    所以,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电子产品是有优势的,但得有前提。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恰当的陪伴,亲子关系正常,这样电子产品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才能够被更大程度利用。

    第一财经:作者还认为,家长面对电子屏幕应该“积极数字育儿”,这种理念背后其实是对孩子的无限信任和敢于放手。但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普遍非常在意,程度可能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在你看来,要做到“积极数字育儿”,对中国家长来说挑战何在?

    王新红:的确,我觉得整本书实际上都在谈如何“积极数字育儿”。要真正能够利用好电子屏幕,需要对孩子无限信任和敢于放手,但这恰好是现阶段家庭教育,或者说我们整个教育当中暂时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件事。因为目前整个社会资源,还没法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最优资源。绝大多数家长也不能在目前这种高竞争环境下,放弃“我要最好”的念头。

    另外,无限信任和敢于放手背后,涉及家长对“生命自觉”意识的认识。虽然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但很多人仍然在为日常生活辛苦奔走,离“生命自觉”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能做到积极数字育儿的家长有,但是少数。

    《儿童电子屏幕指南:来自500个家庭的经验》

    [美]安雅·卡梅内兹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版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52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