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加强生成式AI工具使用规范指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6 17:21:40   浏览次数:2  发布人:321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当前,生成式AI工具在大学生课程学习中迅速普及。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近三成大学生将生成式AI用于写论文或作业,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发布的《2025年学生生成式AI调查报告》也显示,88%的英国本科生在课程考核中使用过生成式AI工具,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53%。生成式AI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使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当前,生成式AI工具在大学生课程学习中迅速普及。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近三成大学生将生成式AI用于写论文或作业,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发布的《2025年学生生成式AI调查报告》也显示,88%的英国本科生在课程考核中使用过生成式AI工具,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53%。

    生成式AI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使用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功能强大,能协助完成解题、翻译、资料搜索、文献整理、案例分析、撰写小文章、编写小程序、制作PPT、撰写实验报告等在内的大部分课程学习任务,并具有突出的效率优势和质量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生成式AI可谓是学生党的全能“助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加约束的情况下,大学生的AI使用泛滥,可能致使AI工具由“助手”化身为“枪手”。

    生成式AI工具的不当使用,会给高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课程教学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失效。在大量借助AI完成课业任务的情况下,多数学生提交的作业、论文、报告等趋于同等水平,这就会掩盖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欠缺,导致过程性考核失去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从而可能出现作业情况良好而闭卷考试一落千丈的局面。除集中笔试考核外,高校课程的结课考核也可能是经AI“美颜”后的假象,许多课程考核方式将失去评价学生的效力。

    二是学生的能力培养遭遇AI的严重干扰。AI这一全能“助手”使学生表面上完成的学习任务令人满意,但AI仅能生成结果,使用AI的过程无法使学生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高校教学环节无法发挥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关键培养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难以控制。当前,AI生成内容的水平已无法仅靠教师主观判断确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作业内容逐一进行AI率检测、引用资料核实也不现实,而多数学生可能并不认为AI生成内容作为作业存在学术诚信问题,从而可能导致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术诚信问题失控。

    四是AI工具过度使用对学生学习态度构成潜在负面影响。在当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可能借助AI工具便捷地应付学习任务、逃避课业压力和学习挑战,也有学生因追求作业质量或跟风等原因而选择使用AI工具。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学生养成凡有作业必先用AI生成的习惯,势必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考虑到培养大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过度使用生成式AI对高校教学的挑战,高校需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AI工具使用的规范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发布了毕业设计阶段AI工具使用的规范意见,但这些规范仅针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未对高校课程教学环节中的AI工具使用“立规矩”。由于课程教学环节的AI工具使用更为普遍,高校亟须从制度、技术、课程、教学主体即教师与学生等多角度采取措施,以应对AI工具在教学中迅速普及带来的全新挑战。

    加快制定全面的大学生生成式AI工具使用规范。明确界定AI工具在高校课程学习中的使用原则、许可使用范围和方式,要求学生充分披露所提交文本的AI使用状况。该规范不仅涵盖大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还应涵盖课程论文、作业、讨论、项目、报告等在内的全部学习任务。伴随AI工具的功能演进,还应不断细化大学生AI工具使用规范,加强对不同类型教学任务中AI工具使用的分类指导。

    大力推进科研AI检测系统开发应用。加快研发生成式AI内容识别技术、科研AI率检测工具及检测系统,加速AI文本内容检测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为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AI工具依赖度提供技术保障。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并合理使用生成式AI工具。提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大力宣传大学生生成式AI工具使用规范,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AI工具在学习中使用的利弊及风险,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AI风险防范教育。增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强化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与个体素质提升的价值教育,倡导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任务中审慎使用生成式AI工具。

    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和基于AI的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加强教师数字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与创新课程教学活动。加强高校教师AI工具使用培训,引导教师评价AI工具对课程与教学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鼓励教师探索AI工具情境下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评估生成式AI使用对高校课程的全方位影响,适应生成式AI工具使用的新教学环境,并加快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人工智能+”融入大学课程,促进高校课程优化。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结合生成式AI的使用探索研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项目或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实验法等教学方法更多应用于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目标。

    加快变革高校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现阶段应全面评估生成式AI工具使用对课程考核的直接影响,促进高校课程考核变革。调整课程考核内容,增加侧重于复杂问题解决、创造性方案提出或动手实践类、实地考察类、指定材料分析类的考核内容,提升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问题分析深度的要求,降低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提问、小组汇报结合个人答辩、口试、闭卷考试等多种形式,减少学生在课程考核中AI工具的使用。加强过程性考核管理与监督,以要求提交方案草图、思路演变过程或团队讨论纪要等细化过程汇报要求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能力。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玲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21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