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三泪文之《祭十二郎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30 10:59:24   浏览次数:532  发布人:5656****  IP:183.195.56.***  评论:0
    导读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千古第一祭文,用原文中的话说“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只有真正有过经历的人,读起来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悲伤。韩愈行文间流露出的真挚感谢深深的打动着千年来的读者。整篇文章情真意切,跌宕起伏,一气呵成,震撼人心,引人共鸣,催人泪下。可以说此篇文章作者并未用过多的文字技巧,而是用平易的语句诉说着生活中的琐事,语言朴素,全凭感情所需。正是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此文大体可分为三个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千古第一祭文,用原文中的话说“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只有真正有过经历的人,读起来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悲伤。韩愈行文间流露出的真挚感谢深深的打动着千年来的读者。






    整篇文章情真意切,跌宕起伏,一气呵成,震撼人心,引人共鸣,催人泪下。可以说此篇文章作者并未用过多的文字技巧,而是用平易的语句诉说着生活中的琐事,语言朴素,全凭感情所需。正是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此文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人年幼至今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将两人深厚的情谊生动的展现出来。第二部分则是直抒胸臆,悲痛之情跃然纸上。强烈的语气助词竟然不显得生厌,而是给文章增添了啜泣之感。仿佛边读边哭一般。第三部分斯人已逝,身后事总要有人安排,对侄子后人的抚养责任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友情必不是一时哀伤,而是贯穿着往后余生。

    其实祭文是有固定格式的。一般要写此人的生平,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多用骈文,上下押韵。而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大家韩愈偏偏打破陈规。只写了一些生活琐事,形式上也采取散文的方式,如同与死者对话,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痛、悔恨、自责的感情绵绵无尽。






    由于原文过长,我做了一些节选,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找原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节选:

    1、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3、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4、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6、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文章并无晦涩难懂之处,就不做翻译了。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们的经历不同,但是感情是相通的。近来我也有亲人离世,文章中那句“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让我感慨颇深。有的时候,一个转身就是永别,一个再见恐怕就再也不见了。望大家珍惜眼前人吧!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565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