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法院案例库成为案例海洋中的“专家库”
作者简介
胡云腾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
案例是公权力机关和社会组织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后形成的公共法治产品。通常而言,案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案例,包括公安案例、检察案例、法院案例、行政执法案例、人民调解案例和仲裁案例等,是一个庞大的案例体系。狭义的案例,仅指法院裁判的司法案例。我国对案例的界定多采用广义,而域外多用狭义。在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案例是记载法治前行的脚印和法律实施的信史,在法治建设中起到基石作用。甚至可以说,法治大厦主要是案例砌起来的,法治之路多是案例铺出来的,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也是通过案例树立起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案例是什么样子,其法治质量就是什么样子,执法、司法人员的水平就是什么样子。法律规范若不能通过执法、司法变成案例,再好的规定也是具文;法治精神若不能在案例中开花结果,再美的法治理想都是空谈清唱。案例始终是反映法治质量、层次和境界的风向标和刻度器。故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的评判标准和最高境界应当是案例之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案例的作用,在部署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适时作出了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重大决策。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根据党中央部署,相继发布了创建案例指导制度的文件。15年来,公检法及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发布了多批次指导下级机关办案的指导性案例。截至2025年5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46批261个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发布58批237个指导性案例。虽然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数量不多,但都是从数以亿计的案件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堪称执法办案的样板和模范,具有重要的法治示范指引价值、法治宣传教育价值和法治学术理论价值,已经成为执法办案的依凭和法学研究的对象。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发挥案例的价值作用和案例制度建设。不仅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强调加强案例指导,而且通过领导立法将案例指导制度写入人民法院组织法,使之上升为与司法解释制度并驾齐驱的审判制度,从而为司法案例发挥作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此背景下,案例的法治价值更加彰显,推动法治进程的作用更加凸显,案例工作和案例研究大有可为。一个个典型案例,正在成为践行党的主张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反映人民意愿和维护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和约束公共权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及法治中国梦的鲜活教材与生动实践。
案例法治建设期盼更多更好的案例,案例法学研究亦需要更多的鲜活案例。因应这一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在此前已经推出指导性案例制度、类案检索制度和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制度的基础上,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集全国法院法官之力,精选对类案审判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案例入库,让案例库成为案例汪洋大海中的“专家库”,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学习、研究与使用案例的权威、便捷的“好帮手”。截至2025年7月15日,入库案例数量达到5040件,基本实现对常见罪名、案由的“全覆盖”。随着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使用工作不断推进深入,以及指导性案例、入库参考案例日积月累,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必将不断发展完善,迎来案例法治建设、案例法学研究、案例开发利用和案例人工智能探索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刊载于《法治时代》杂志2025年第7期
2025年7月出版
来源:法治时代微信公众号
编辑:于淏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