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溶化”“熔化”“融化” ——巧克力在嘴里rónghuà用哪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5 18:09:3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f50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有读者问,“熔化”“溶化” “融化”大致能够区分清楚,但是如果描述巧克力在嘴里róng huà,选择哪个词更合适呢?一、 “溶化”的用法【溶化】①(固体)溶解:砂糖放在热水中就会~。②同“融化”。【溶解】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如把一勺儿糖放进一杯水中,就成为糖水。(以上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溶化”指固体的溶解。《化工系统工程和化工信息化名词》(202

    有读者问,“熔化”“溶化” “融化”大致能够区分清楚,但是如果描述巧克力在嘴里róng huà,选择哪个词更合适呢?

    一、 “溶化”的用法

    【溶化】①(固体)溶解:砂糖放在热水中就会~。②同“融化”。

    【溶解】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如把一勺儿糖放进一杯水中,就成为糖水。(以上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

    “溶化”指固体的溶解。《化工系统工程和化工信息化名词》(2024)中“溶解”英文为dissolution,释为:①广义上指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②狭义上指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

    “溶解”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体(溶剂)中,强调“均匀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溶液)。《现汉》“溶质”“溶剂”“溶液”释为: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如食盐溶解在水里,食盐就是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食盐溶解在水里,水就是溶剂。

    【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形式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有固态的,如合金;有液态的,如糖水;有气态的,如空气。通常指液态溶液。

    “溶解”除上述释义中所举的食盐溶于水的例子外,另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形成碳酸,黄金溶解于王水形成四氯金酸溶液等。《人民日报》中“溶化”用例为1325条,其中大部分用于溶质溶于溶剂。如:

    1.咖啡在水中渐渐溶化,独特的香味弥漫开来。(2025年4月15日)

    2.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2017年1月26日)

    3.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2016年5月4日)

    “溶化”需要在溶剂的参与下才能实现。例1中咖啡是溶质,水是溶剂,溶化后形成溶液咖啡饮料。例2为比喻用法,优秀传统文化和血液分别为溶质和溶剂。例3为例2的进一步虚化,血脉为溶化的容器,溶剂血液没有直接出现,语义重在溶解本身。

    由于冰雪变成水,“熔化”的“熔”偏旁改为“氵”,此义也可写为“溶化”,因此“溶化”还有小部分用例对应于《现汉》“溶化”义项②,用法跟“融化”相同。如:

    4.楚河源于高山溶化的雪水,河面不宽但水流湍急。(1999年12月8日)

    5.暖暖的地气开始上升,冻土层将渐渐溶化。(2000年2月11日)

    需要说明的是,语义引申有时存在殊途同归的情形。上文例3中溶剂血液并未出现,这种用法既可以视为例2的语义引申,也可归为《现汉》“溶化”义项②的比喻用法。

    二、 “熔化”的用法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如铁加热至1530℃以上就熔化成铁水。大多数物质熔化后体积膨胀。也叫熔解、熔融。(《现汉》)

    “熔”原作“镕”,指给金、石等加热使变成液态。如“落日镕金”(“镕”后作“熔”,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玉粒虽软,金膏未镕”(南朝陈徐陵《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冶金学名词》(2019)中“熔化”的英文为melting,释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溶解”需要溶剂的参与,而“熔化”需要在加温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如铁块在高温下熔化,黄油在锅中加热后熔化。虽然“熔剂”在构词上跟“溶剂”类似,但并非熔化的必要物质,类似添加剂:

    【熔剂】熔炼、焊接或锻接时,为促进原料、矿石或金属的熔化而加进的物质,如石灰石等。(《现汉》)

    《人民日报》“熔化”用例为985条,用于金属、玻璃、岩石、沥青等固体。如:

    6.小炉烧得滋滋响,蜂蜡熔化,散发出淡淡甜香。(2023年7月23日)

    7.温度升高,熔点低的纤维熔化,自动变成黏合剂。(2024年1月25日)

    三、 “融化”的用法

    【融化】①固体的物质变软或变成液体;熔化:雪遇热会~成水。②几种物质加在一起成为均匀的状态;溶化(多指固体加在液体里):盐~在水里。(《现汉》初稿)

    “融化”上述释义的两个义项分别对应于“熔化”“溶化”,用法多有纠葛,阅读意见片归纳为:“溶化——冰雪变水;固体混入液体。融化——冰雪变水。熔化——固体(多指金属)加热变液体。”主编吕叔湘先生批注:“①义索性限于冰雪之类。②义取消——限定用‘溶化’。”修改稿据此处理,沿用至今: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化学工程名词》(1995)中“融化”英文为thawing,意思是解冻,如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冰块在室温下熔化,这种情况下的熔化通常用“融化”表示。《人民日报》“融化”用例为3140条,绝大多数用于冰、雪等自然现象。如:

    8.趴在雪地里……身下的雪会被体温融化。(2020年1月12日)

    9.冻梨和冻柿子,未融化时像石头一样硬。(2025年1月22日)

    “融化”也用于冰糖、黄油、蜂蜡等固体。如:

    10.切半块黄油放入碗中,隔着热水,看着它一点点融化。(2020年3月20日)

    11.手心里是两块已经被捂得快要融化的巧克力。(2011年9月11日)

    “融化”也用于比喻。如:

    12.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就能融化思想坚冰。(2019年7月21日)

    13.热恋乡土的家国情怀都早已融化在血脉之中。(2023年2月26日)

    例12把思想比喻为坚冰,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群众的心变暖,溶化思想坚冰。例13跟例3相似,家国情怀化为血液,流淌在血脉之中。

    四、 巧克力在嘴里rónghuà

    巧克力在室温下为固态,温度升高后rónghuà。《食品科学》(第三版,轻工业出版社1990)指出:“在室温下巧克力的脆性以及在嘴里迅速熔化的特性(释出最大香味)是由于可可脂熔化范围较为狭小的缘故,约30~36℃。”这个温度略低于口腔温度(正常范围在36.3~37.2℃),成就了巧克力顺滑芬芳、入口即化的口感。

    食品科学领域巧克力加工术语用“熔”,如“巧克力熔浆”。巧克力在嘴里rónghuà,嘴里虽有唾液,由于rónghuà的速度很快,靠的是体温条件下的“热熔”,应该使用“熔化”。巧克力的熔化不同于糖果在嘴里的含化:糖分子被唾液中的水逐步溶解,速度较慢,需要唾液充分接触,因此用“溶化”。

    《人民日报》中,从用例数来看,融化>溶化>熔化;考察它们跟“巧克力”的搭配情况,“融化”“溶化”分别为9例、1例,未见“熔化”用例。如:

    14.巧克力不耐高温……到了约30摄氏度就会融化变形。(2021年12月17日)

    15.主人常会邀请客人一起品尝某款巧克力……感受它在舌尖溶化。(2014年2月9日)

    人们认知心理上的归类跟语义分类有所不同,对词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人们把巧克力跟雪糕、棒冰归为一类,倾向于选择“融化”(此义也写作“溶化”);同时凭经验认为,入口的东西一定会有唾液的参与,倾向于“溶化”(此义不符合巧克力在嘴里rónghuà的理据)。《人民日报》中跟“嘴里”搭配的“溶化”“融化”各4例,未见“熔化”用例;“入口即化”52例,“入口即溶”2例,未见“入口即熔”“入口即融”。如:

    16.丰厚的果肉就滴出乳黄色的蜜汁,放在嘴里不嚼它也会融化。(1958年6月27日)

    17.又甜又脆的瓜瓤,一到嘴里就溶化了。(1982年10月22日)

    综上所述,巧克力在嘴里rónghuà,从语义上看,使用“熔化”最为准确。受“熔化”的“熔”的偏旁“火”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它跟高温冶炼联系起来,用于专业领域。如果用于体温条件下的rónghuà,会感觉很奇怪,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融化”“溶化”。这是根据温度情况、使用场合等做的重新分工,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也应该允许使用。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5年第7期《词海泛舟》栏目

    来源:咬文嚼字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常畅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50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