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2025年6月健康防护提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13 08:27:38   浏览次数:51  发布人:d09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6月需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传染病,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主要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6月需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传染病,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非一次性的婴幼儿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3.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春夏季,发病高峰在5-7月。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蜱虫叮咬,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建议穿长袖和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氯菊酯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效果,或可购买使用氯菊酯处理过的衣服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羟哌酯、驱蚊酯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高发地区,如有亲属出现发热、出血等表现,应尽快将其送医,并避免无防护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去世,避免无防护情况下处理遗体等。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在我国,登革热尚未形成稳定的地方性流行,以输入引发本地传播为主要特征。本地传播疫情主要发生在6月份以后,多在8-10月份达到高峰。


    主要预防措施

    1.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居室内和办公场所应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2.居住在有媒介伊蚊地区的居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滋生。

    3.从登革热流行区返回后,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疾病表现,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伴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野生鸟类。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而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直接接触生病或死亡的鸟类、禽类等动物及其污染环境,如存在有必要的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2.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烹饪熟后食用;不要购买活禽,可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3.有禽类、鸟类及其环境等可疑接触史者,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免疫力低下人群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重症。猴痘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为主,常见的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


    主要预防措施

    1.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

    3.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4.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

    食物中毒

    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5-10月为高发期。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生熟食要分开存放,处理时砧板、菜刀等厨房用具要分开使用。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5.无防护情况下不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高温中暑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到来及暑假旅游出行增多,高温中暑风险增高。中暑后,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


    主要预防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2.高温天气时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出门注意防晒、降温,可备一些防暑药品。

    3.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

    4.关注身体健康,提高防护意识。要更加重视家中婴幼儿和老人的中暑预防。/健康科普

    作者:应急中心 陆步来、王莹、涂文校

    审核:向妮娟、施国庆

    编辑:刘晓璐、杨紫萱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09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