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在雪域高原唱响健康之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7 11:32:26   浏览次数:2  发布人:dd5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雪域高原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西藏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60年栉风沐雨,一甲子万象更新。眼前飘过的是雪山巅的云烟,脚下变幻的是人世间的景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深刻改变了高原贫穷落后面貌,进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平等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光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雪域高原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西藏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0年栉风沐雨,一甲子万象更新。眼前飘过的是雪山巅的云烟,脚下变幻的是人世间的景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深刻改变了高原贫穷落后面貌,进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平等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大道。

    每迈上一个台阶,都留下西藏各族群众的健康身影。回首来路,这是一首健康的浩荡弦歌;展望前路,这篇生命的不屈礼赞精彩飞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佑生命:医疗卫生事业脉动强劲


    从北京市出发,坐3天火车抵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然后乘汽车南下,途经托克逊、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叶城等地,翻越喀喇昆仑山,历经数不清的达坂、山口;即使有严重的高原缺氧反应,大家也舍不得用仅有的两袋氧气;走的是“搓板路”,坐在车后排的队员被颠得头撞上了汽车棚顶……5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参加北京医疗队赴西藏阿里地区的那段路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用“有苦有乐、永志不忘”来总结。

    “送医、送药、送温暖,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郎景和记得,那段日子,给群众看病要骑马巡回,臀部全部磨烂,疼痛难忍。但看到患者重获健康后,欢喜地唱歌,他又分外开心、感动。“在这世界屋脊上,会发出多少振奋人心的声音!”他说。

    翻开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进化史”,满是全国省市卫生健康系统鼎力帮扶以及全区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印记。从20世纪50年代初,医务人员在帐篷和藏式旧房内借助烛光或手电筒实施一般手术,到70年代区内能够开展动脉导管未闭、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等复杂手术,再到1990年在拉萨成功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98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成全区第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一步一个脚印。

    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前,药品、器械供给困难,一个针头、一个棉球、一瓶酒精都要从内地人背马驮进藏或依赖进口;20世纪60年代起,地市以上医疗机构逐步配备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80年代,地市以上医疗机构设备基本满足日常医疗、科研、教学需求;进入新世纪,CT、MRI、DR、手术机器人等大型设备加快配置……西藏的医疗设备不断换代升级。

    光阴流逝,健康的脉动始终强劲。自2015年8月以来,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位推进,医疗援藏进一步开启“组团”模式,形成“以省包市”“以院包科”的系统化、长期化工作机制。“西藏医疗缺什么、当地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援助什么!”承诺过后,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10年持之以恒全心全意的付出。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和7个地市人民医院全部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36个;13家重点受援县医院有8家创成“二甲”医院,“师带徒”累计帮带1737个医疗团队、培养4898名本地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998项,填补区内空白2740项;远程医疗覆盖830家乡镇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初见成效。高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经输血、造血,如今动力澎湃。

    筑防线:自信挥别“健康之殇”


    夏末的羌塘草原,碧绿如毯,牛羊成群。曾经,这片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广袤草原,是包虫病的高发地。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被称为“虫癌”。人感染泡型包虫病后如不及时治疗,10年内病死率可达94%,它是西藏农牧民群众谈之色变的“健康之殇”。

    2016年,一场西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虫病流调启幕。在国家卫生部门的统筹协调下,17个对口援藏省市选派276名专家赴藏,与本地专业人员一起在西藏各地市筛查364个村的77049人。结果显示,西藏是全国唯一全境流行包虫病的省份,人群患病率达1.66%,犬感染率达7.30%,家畜患病率达13.21%。这组数据呈现了西藏包虫病流行“三个之最”:流行县数全国之最、人群患病率全国之最、防治难度全国之最。西藏包虫病的流行底数首次摸清,由此,全面歼灭包虫病的冲锋号吹响。

    2017年,实施全人群筛查工作。2017—2019年,西藏基本实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目标。与此同时,推进源头综合治理,多层次、全覆盖开展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19年底,西藏开展的包虫病综合防治成效评估结果显示,人群患病率降至0.26%,犬感染率降至1.73%,Ⅰ类流行县从57个减少至4个。此后,西藏持续巩固包虫病防治成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西藏包虫病的人群患病率已降至0.16%。

    包虫病的防治奇迹只是西藏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做强、优化的一个缩影。在公共卫生安全极大改善的同时,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目前,西藏疾控中心达82家,建起覆盖区市县三级的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陆续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和白喉,人间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实现“零发病”,结核病发病得到有效遏制,包虫病实现动态清零、患者“应治尽治”,持续保持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例,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多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强保障:夯实健康发展基石


    健康梦想照进现实,因为有多重保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事关西藏人民健康梦想的底层保障,不断夯实。

    自治区成立初期,西藏卫生健康领域几乎没有专门的法规,而保障各族人民的健康权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深埋法治基石。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西藏开始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法规建设。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颁布《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暂行办法》,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第一次有了稳定的医疗保障。此外,陆续出台《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强化各项卫生工作。2017年,《“健康西藏2030”规划纲要》颁布,明确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法治保障措施。2020年以来,西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为基层医疗、疾病防控、藏医药发展等提供法律支撑。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曾几何时,缺医少药的西藏,折射的是医疗人才的短缺。为此,西藏多管齐下:一方面,持续强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截至2024年,累计培养派遣10批次共1511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至乡镇卫生院,极大地改善西藏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医疗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不断壮大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拓展卫生健康领域人才培养渠道,持续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地区医疗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优质人才。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旧西藏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大多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妇女生孩子被视作“污秽”行为,只能在牛棚羊圈中分娩,新生儿破伤风和孕产妇产科出血、难产、产褥感染率极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达5000/10万和430‰。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经一批又一批妇幼人砥砺奋进,妇幼健康服务网全面建成,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到2024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35%,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34.94/10万和4.32‰。

    藏医药是西藏医药的特色和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事关健康西藏建设、事关增进民生福祉。1965年至今,西藏藏医医疗机构从1家发展到57家,床位发展到3527张,专业技术人员数超3800人,年诊疗量突破350万人次,社区、乡镇、村居藏医药服务覆盖率分别提高到100%、94.4%和50.1%。此外,藏医药事业还在文化、产业端发力,“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西藏还印发《西藏自治区藏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健全野生藏药材资源保护与供应保障体系。2024年,西藏藏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34亿元。

    润民生: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近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预算安排148亿元支持实施28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追加约20亿元推出“民生礼包”,实施10件民生实事,主要集中在养老托幼、医疗社保等领域,包括:建立新生儿免费参加医保机制,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最高20万元的医疗保障;建立0至3岁育儿补贴机制,惠及约17万婴幼儿;建立孩子“一口好牙”关爱机制,为全区8~1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牙齿窝沟封闭服务等。

    发布会还介绍,自202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每年将财力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2024年,西藏自治区民生支出达24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4%,规模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持续推动落地多项为民服务品牌。例如,将广覆盖与普受益相结合,实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行动。制定不同年龄段差异化体检项目,每年组织城乡居民暨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2024年体检覆盖率达91.3%。体检过程中注重向群众普及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等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自开展城乡居民体检工作以来,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提升到25.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比较是最好的方法。”西藏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回顾,西藏和平解放前的210余年,人口仅增长11万人;和平解放初期,西藏人口约百万,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5岁,占全部人口90%以上的农奴连看病就医等基本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2021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2.5岁。而如今,人民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健康的西藏各族群众将唱响更加激越、响亮的生命赞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编辑:马杨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d5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