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手术入路主要是指抵达手术目标区域所采用的路径。入路设计是整台手术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入路方案不仅直接影响术野暴露程度与清晰度,更基本限定了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及可实施的术式范围,甚至关乎手术创伤大小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一些创新型入路设计还能突破传统局限,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转化为现实。
健康报推出“新入路·新视界”专栏,重点关注入路设计创新案例。首期介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团队近期采用内镜辅助下口腔入路方式,成功治疗一名寰枢椎严重脱位的患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人体脊柱顶端有一个特殊且极为重要的结构——由寰椎与枢椎构成的寰枢关节。
为何说寰枢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关节解剖位置复杂,毗邻延髓、椎动脉、颈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此处的任何损伤或病变均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此处空间狭小,进行手术操作时风险极高,如损伤椎动脉可能会导致大出血或卒中,如伤及呼吸中枢可能会导致患者终身依赖呼吸机。
总而言之,寰枢关节区域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骨科手术的“雷区”。
脱位严重 亟待手术
68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陈阿姨(化名)近些年被寰枢椎脱位扼住了生命的咽喉。
一般来说,寰枢椎脱位安全临界阈值是3毫米。陈阿姨的寰椎和枢椎齿状突间发生严重解剖性移位,属于不可复性脱位,脱位明显超过3毫米,且存在寰枢关节骨性融合。
陈阿姨的神经因寰枢椎脱位而受压,引发四肢麻木、无力、头晕等症状。最危急的是,骨性结构对延髓呼吸中枢的持续性机械压迫,极易诱发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从口而入 巧妙复位
针对深藏颅底的寰枢关节病变,传统的手术入路束手无策。国际医学界曾耗费数十年进行创新探索。
1987年,德国专家Harms首创经口固定装置,但是无法解决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题。
2000年,德国另一名脊柱专家Kandziora改良设计复位方案,不过仍失败了。
2003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现南部战区总医院)尹庆水医生发明了一块可以复位的钢板和一套叫作“TARP”(经口咽寰枢椎复位固定)的手术系统,实现了经口腔切口、复位、固定的一体化操作。
当上述发明于2005年被发表在国际脊柱学知名期刊《脊柱》(Spine)上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些国外脊柱专家惊呼:一个小切口,一次手术,居然就可完成瘢痕松解、寰枢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等操作,太不可思议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许俊杰介绍,对于陈阿姨这类不可复性脱位,传统疗法需要采用前后入路,进行两次大手术:先经口腔松解,再翻身行后路固定,风险层层叠加。而TARP技术则通过单一口腔切口,在清除类风湿增生的骨赘与瘢痕后,同步完成复位与固定。
内镜加持 底气更足
传统开放式TARP虽然能解决复位难题,但其操作仍面临严峻挑战:操作空间小,主刀医生和助手只能头碰头作业,其他人无法看见术野。同时,在咽喉深处磨除骨赘时,器械与神经仅距毫厘,对操作精细度要求极高。
为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为陈阿姨开启了一次关键技术升级:联合使用TARP技术与3.5毫米脊柱内镜。在院长郑小飞与脊柱外科主任吴昊主导下,首例内镜辅助TARP手术开始了。
术中,许俊杰先用内镜穿透患者口咽壁,将寰枢侧块关节放大投射到4K屏幕上。此时,齿突周围的增生骨质在镜下纤毫毕现。许俊杰用磨钻将其削至“薄如纸片”后精细剔除。麻醉、影像、口腔多学科团队通过实时画面协同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固定装置成功植入后,脱位的寰枢椎瞬间复位,手术成功。
“最惊险的就是处理齿突内侧缘的时候,”许俊杰直言,“那里与脊髓仅隔一层骨壁,就像在蛋壳上雕刻,不能有一丝闪失。内镜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做得更有底气。”
吴昊强调,当前国内具备常规开展TARP手术能力的医疗机构仅有少数几家,且均集中于广州地区。而内镜技术的加持,为TARP这一中国原创手术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可能。
在脊柱内镜技术呈爆发式发展的当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团队此次的创新手术实践充分印证:中国原创技术与现代内镜技术深度融合后,寰枢关节这一曾被学界视为“雷区”的区域,正迎来可量化评估、可复制推广的精准医学新范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灿城
插图:由豆包AI生成
编辑:夏海波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