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太空电梯完全可行——只要地球自转周期再短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5 12:46:1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29a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00958C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动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互动:你的答案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给焦虑松绑》。要从国际空间站拉一根缆绳到地球,需要什么条件?这得看你希望地球转多快了。来源:马克・加里克 / 盖蒂图片社假设你能加快地球自转,让一天只剩 12 小时,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得换新时钟,上午和下午都只标 1 到 6 点。如果


    、‘、;;;;#00958C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动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互动:你的答案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给焦虑松绑》。

    要从国际空间站拉一根缆绳到地球,需要什么条件?这得看你希望地球转多快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马克・加里克 / 盖蒂图片社

    假设你能加快地球自转,让一天只剩 12 小时,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得换新时钟,上午和下午都只标 1 到 6 点。如果你有晚上 8 点音乐会的门票,那你可就倒霉了:因为 8 点这个时间不存在了。

    但或许更关键的问题是,物理学家为啥要问这种不着边际的问题?这事儿压根不可能发生,别纠结了,不行吗?但其实,琢磨这些和现实相反的场景,能帮我们搞懂现实中事物的运行规律。而且,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还需要多说吗?对了,这甚至可能帮我们造出太空电梯呢。

    你不知道什么是太空电梯?这可是科幻作品里的常客 ——一根从地球连到地球静止轨道上空间站的缆绳,缆车能沿着缆绳上下运行,就像普通电梯一样。说白了,这是一种轻松、常规的进入太空的方式,就像早上坐电梯去办公室那样 —— 完全不用火箭。

    咱们先从几个基础问题说起,再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物理知识。

    一天到底是啥?

    这问题再基础不过了,但答案可不简单。你说一天是 24 小时?这话既对也不对。如果你站在户外,太阳升到天空最高点的时刻叫当地正午。从这个时刻等到下一个当地正午,这段时间就是 24 小时。所以1 小时就是两个当地正午之间时长的 1/24。

    但等等!这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不一样。要是测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会发现它并非正好24 小时。原因是地球同时在做两件事:一是绕地轴自转,这让太阳看起来在天空中移动;二是一年中绕太阳公转,这意味着地球自转一周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其实一天分两种。你想到的那种是太阳日,就是上面说的那种。另一种叫恒星日。下面有个完全不成比例的示意图,能帮你理解两者的区别: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瑞德·阿兰

    在位置 1,有根棍子标记着一个地点,棍子指向太阳,此时是当地正午。当地球移到位置 2 时,它完成了一次完整自转。但这时候还没到当地正午,因为地球公转让太阳的相对位置变了。这就是恒星日。

    最后,地球在完成一整圈自转后再挪一点点,棍子再次指向太阳,就到了第二个当地正午。恒星日稍短一点,大约是 23 小时 56 分钟。

    这为啥重要呢?因为如果我们要把一天缩短一半,得先确定是缩短哪种“天”。为了简单起见,咱们就说太阳日从 24 小时变成 12 小时,但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以及一年的长度)不变。

    赤道上你会感觉变轻

    一天变成 12 小时,很多事都会变。比如,你会睡多久?我们还会一周工作 40 小时吗?一周还会是 7 天(还会以天体命名吗)?但咱们先聚焦物理层面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北极站在秤上,再到赤道站到同样的秤上,秤在北极的读数会更大。其实不管是 24 小时一天还是 12 小时一天,都是这样 ——但一天越短,这种差异越明显。先从北极说起。这是一个普通人站在秤上的受力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瑞德·阿兰

    人受到两个力。第一个是地球引力产生的向下的拉力(就是质量 m 乘以重力加速度 g)。第二个是秤向上的推力(我们叫它法向力,因为它垂直于地面)。秤的读数其实是法向力的大小,不是重力。牛顿第二定律说,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在北极的人加速度为零(只是站着),所以法向力和引力大小相等。

    那在赤道呢?这是受力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瑞德·阿兰

    是不是只是方向变了?不是的,情况不一样。注意,这里的法向力没那么大(箭头更短)。因为站在赤道的人不是静止的,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物体做圆周运动时,会有指向圆心的加速度,这种 “向心加速度” 的大小和角速度(ω)以及圆周运动的半径(r)有关,公式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两个力(引力和秤的支持力)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向心加速度。所以秤的支持力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啥北极不一样?没错,北极也在自转,但你在自转轴上,到轴的距离(半径)是零,所以加速度为零。如果按 24 小时一天的角速度算,赤道的有效体重是北极的99.7%。要是一天 12 小时(地球自转快一倍,角速度也快一倍),秤的读数会是实际引力的98.6%。转得越快,人感觉越轻。

    现实中能察觉到吗?我觉得如果从北极直接飞到赤道,可能会感觉到超过 1% 的有效体重变化。体重变轻了,你能跳得稍高一点,走路也更轻快。

    太空电梯

    咱们先聊聊轨道。把物体放在地球附近,它会受到向下的引力。离地球表面越远,引力越弱。但如果太空中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引力会让它掉下来坠毁。不过!用刚才说的圆周运动技巧,能让物体做圆周运动,此时质量乘以向心加速度等于引力,就像站在秤上时有效体重为零一样。这就是圆周轨道。

    物体的轨道速度取决于到地心的距离(r),计算公式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里 G 是万有引力常数,M 是地球质量。如果 r 是地球表面以上 400 公里,算出来的角速度对应的轨道周期是 92 分钟。注意:国际空间站(ISS)差不多就是这样运行的。

    要是空间站能拉根缆绳到地球,岂不是很酷?可惜,这根悬着的缆绳会跟着地球转得飞快,根本没法上下。

    不过这问题有办法解决。假设把空间站挪到 3.6 万公里处,而不是 400 公里。这时空间站的角速度会和地球自转速度一样。从地球表面看,空间站会一直在天空中的同一个位置,因为两者都是 24 小时转一圈。这叫地球静止轨道—— 但它必须在赤道正上方,这样自转方向才一致。

    有了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物体,就能拉根缆绳到地球了。砰 —— 太空电梯就有了!但等等!问题不少。你能想象一根 3.6 万公里长的缆绳吗?这也太长了。长到必须在地球静止轨道外侧再放个大质量物体来平衡缆绳的重量。而且这种系统需要材料承受的张力,比最强的钢缆能承受的最大张力还大。只有碳纳米管缆绳之类的材料才有可能 —— 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不过以后可能有)。

    那如果地球自转快一倍,一天 12 小时呢?这时地球静止轨道的角速度也要更快(才能跟上地球)。算一下就知道,地球静止轨道的距离会变成 2 万公里,缩短了约 45%。

    要是地球转得特别快,快到国际空间站在 400 公里高度就能处于地球静止轨道,那太空电梯可能就成了。当然,这时一天会变得超短,只有92 分钟。你能想象每 92 分钟就得起床一次吗?算了吧。这还真是可惜,我真的很希望有一个太空电梯。

    作者:Rhett Allain

    翻译:姬子隰

    审校:7号机

    fu

    li

    shi

    jian

    今天我们将送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给焦虑松绑》。


    本书是一部教授普通人运用脑科学与正念的前沿方法轻松打破日常生活中的焦虑习惯循环的指南。作者提出焦虑是一种习惯回路,而且潜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的焦虑症状包括紧张、不安、易疲倦、难以专注、易怒、肌肉疼痛加剧、入睡困难等。作者根据自身在神经科学领域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出了摆脱焦虑习惯的科学方法。本书将带领读者一步步找到触发焦虑的刺激源,厘清焦虑习惯回路,从而利用大脑的奖赏网络来摆脱焦虑的恶性循环,最终通过建立良好的新习惯告别旧的坏习惯。

    【互动问题:如果人类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修一个太空电梯,我们需要哪些更适合的条件?】

    请大家严格按照互动:问题答案的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参与互动,格式不符合要求者无效。

    截止到本周四中午12:00,参与互动的留言中点赞数排名第二、三、五的朋友将获得我们送出的图书一套(点赞数相同的留言记为并列,下一名次序加一,如并列第二之后的读者记为第三名,以此类推)。

    为了保证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获奖,过往四期内获过奖的朋友不能再获得奖品,名次会依次顺延

    *本活动仅限于微信平台

    编辑:7号机

    翻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9a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