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无糖甜味剂到底有益还是有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6 13:46:49   浏览次数:4  发布人:880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超市货架上,“零糖零卡”的饮料越来越多,它们被贴上“健康”“减肥友好”的标签,成为许多人替代含糖饮料的首选。然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研究却抛出惊人结论:“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这不禁让人疑惑,被追捧的“无糖”饮料,到底对人体糖代谢有什么影响?无糖就可以随便喝吗我们先来看看甜味剂的本质,以及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是如何解读甜味剂的。人造甜味剂,比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超市货架上,“零糖零卡”的饮料越来越多,它们被贴上“健康”“减肥友好”的标签,成为许多人替代含糖饮料的首选。然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研究却抛出惊人结论:“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

    这不禁让人疑惑,被追捧的“无糖”饮料,到底对人体糖代谢有什么影响?

    无糖就可以随便喝吗


    我们先来看看甜味剂的本质,以及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是如何解读甜味剂的。

    人造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是一类能提供甜味但几乎不产生热量的化学物质。它们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到几千倍,只需极少量就能让饮料拥有浓郁甜味,因此被广泛用于“无糖饮料”中。

    甜味剂被用于食品中的初衷是既满足人们对“甜品”的欲望,又减少“嗜甜”人群能量摄入,减少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

    从热量角度看,甜味剂确实比蔗糖“友好”——一罐330毫升的含糖可乐约含140千卡热量,相当于35克蔗糖;而同等容量的无糖可乐,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问题在于,人体对甜味的感知并不是简单的热量问题。

    大脑的味觉中枢接收到甜味信号后,会本能地期待热量摄入,就像听到“开饭铃”会分泌唾液一样。甜味剂提供了强烈的甜味后,即便没有带来相应的葡萄糖,身体的代谢调节机制也依然照常启动:人体的胰岛细胞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应对“预期中的糖分”。长此以往将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诱导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瑞典及我国的学者研究发现:在动物模型中,阿斯巴甜的摄入通过迷走神经介导,显著增加胰岛素分泌,使动脉内皮细胞中炎症性趋化因子CX3CL1表达上调,引发血管炎症,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动物研究证实:人工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可改变微生物种群分布并导致菌群失调,加剧小鼠对葡萄糖的不耐受进而发生糖代谢异常。人类相关研究也观察到:人工甜味剂的消费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相似。这也从另一方面支持了肠道菌群会因甜味剂的刺激发生紊乱,而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干扰葡萄糖代谢来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法国的一项研究纳入108643名参与者,通过详细的膳食数据发现,食品添加剂的摄入与多种慢性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存在关联。该研究表明:含有甜味剂的混合物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

    甜味剂是“减重小帮手”吗


    当诸多证据越来越指向甜味剂对代谢有害时,某些循证医学证据似乎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甜味剂或有助于减重后的体重维持。

    2024年欧洲肥胖症大会(ECO)上,一项为期1年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无热量/低热量的甜味剂和增甜剂对长期减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无热量/低热量的甜味剂和增甜剂可以帮助成年人在快速减重后至少1年内维持减重效果,同时降低对甜食的渴望,提高幸福感,而不会增加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该研究中,超重/肥胖参与者在成功减重5%之后,被随机分配到甜味剂和增甜剂组或含糖组。结果显示:6个月时,与含糖组相比,甜味剂/增甜剂组的成年人在外出就餐时对饮食满意度更高,积极情绪增加,对甜食的渴望降低;而含糖组的成年人更喜欢甜食。

    因此,甜味剂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我们不能简简单单通过一个或几个研究就给出一个所谓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需要辩证地看待。在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下,甜味剂可能发挥的作用不同。

    此外,在目前各种非糖类甜味剂的研究中,由于每个研究的设计、方法,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解读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目前尚缺乏甜味剂对人体代谢长期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待将来更多的长期研究来给出结论性建议。

    当下,与其纠结无糖甜味剂有益还是有害,不如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既不要把甜味剂当作“毒药”,拒之千里之外,也不要把它当作“健康替代品”长期依赖。我们应牢记,真正的健康始终源于均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 吴鸿

    编辑:王建影 马杨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80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