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党始终将西藏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召开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考察工作、看望西藏干部群众,就西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这是拉萨河风光(2025年7月30日摄)。由近及远分别是连心桥、柳梧大桥、和美桥和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 姜帆摄
深入总结党的西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得到一个深刻启示:党的西藏工作的思想理念、方略举措、方式方法、运作机制,是党的统战工作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充分彰显了党的统战思想的巨大伟力。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极度封闭,单一民族比例高,宗教氛围浓厚,历史上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下,民族隔阂大,与内地交往不多,社会革命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建立后,针对西藏极端特殊的情况,党解放西藏、经营西藏、建设西藏过程中,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与西藏地方上层打交道时,都采取了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求一切工作都要周密考虑、慎重稳妥,统战思维既是党的西藏工作的深厚底色也是西藏工作的鲜明特色。如党中央决定以和平的方式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争取旧西藏上层人士,规定:“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庙。寺庙的收入,中央不予变更。”“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这充分体现了各方面工作慎重稳进、尊重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求同存异,最大程度争取人心、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战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西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着眼于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着眼于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着眼于“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更加深入、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党的统战工作的特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来源:新华网
第一,坚持从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对待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每一个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思路、任务举措,推动西藏工作每几年上一个大台阶。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是全党的工作,彰显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把党对西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西藏工作的核心要求和战略性任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2004年10月10日,藏北群众迎接火车抵达那曲。来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及其实践始终贯穿“主线”要求。提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各族群众从小就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好融入现代社会。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促进西藏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到内地就业生活,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藏传佛教领域仍然存在爱国进步和分裂倒退的斗争这一主要矛盾,要以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进“五个认同”、有利于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有利于藏传佛教健康传承、有利于减轻信教群众负担为标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要在宗教界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明确倡导和鼓励什么、反对和禁止什么,使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明确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
▲ 西藏群众在田间劳作,耕耘美好生活。
第三,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长治久安。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是第一位的责任。西藏的发展要着眼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经济发展要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做好“管肚子”的工作,也要做好“管脑子”的事情。具体来说,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握好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 2020年7月18日在西藏尼玛县荣玛乡附近拍摄的藏羚羊。来源:新华社
要把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点,找准相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价值转换路径、生产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雪域边关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要加强边境建设,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要深入推进边境地区军民融合发展,做到经济社会和边境建设统筹推进,人民生活和边防实力同步提升。要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爱国守边的意识强起来。
▲向守边护边的各族群众致敬。
第四,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只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看,民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和短板。比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长期以来在对少数民族相关问题研究中过于强调民族差异性,而有意无意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些民族工作政策法规滞后于时代发展,有的过于强调少数民族特殊性,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引发社会争议。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在统战工作方面,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在民族工作方面,要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宗教工作方面,要坚持“导”的理念,把握好疏和堵的关系、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和抑制宗教消极作用的关系、依法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关系。上述关系蕴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是党的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五,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组织全国人民支持援助西藏。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这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典型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所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2002年9月13日,青藏铁路工地的医生胡媛媛(左)在为藏族老人扎松检查身体。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路职工积极为沿线藏族同胞解决吃水、看病等问题,为藏族同胞送温暖。来源:新华社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有相当大差距,没有中央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单靠西藏自身是无法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的。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体现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伟大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援藏工作,援藏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30多年来,各援藏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一任接着一任干,援藏理念更加务实、机制更加顺畅、载体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明显,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大幅提升西藏医疗服务能力。从2015年起,全国17个对口支援省市203家医院选派2000余名专家组团式帮扶西藏各级医疗机构,显著提高了诊疗水平,为西藏培养本地医务人员5536名。医疗机构年总诊疗人次由2012年的1167万增长到2023年的1570.57万,三级以上医院从3家增加到17家,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乡镇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 两路精神: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丰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在西藏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建设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李翠 海宁
制作 |封煜靖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分享”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