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锡林郭勒盟“答卷”:得分点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2 20:16:1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e03f****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共同居住着45个民族111万余人。这里既是国家重要能源和畜产品基地,又是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边疆民族地区。自2022年5月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殷殷嘱托,以全方位建设“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共同居住着45个民族111万余人。这里既是国家重要能源和畜产品基地,又是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边疆民族地区。

    自2022年5月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殷殷嘱托,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以持续落实好“五大任务”为使命,坚持重在示范培育、重在实绩实效,以“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建设为牵引,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共同书写“牢记嘱托共奋进 石榴花开映锡林”的壮美华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锡林郭勒盟2025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图源:内蒙古日报

    聚焦主线、固本强基,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完善始终聚焦“一条主线”、始终推动“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一线指导”的“三个一”工作机制,盟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指挥调度、跟踪问效、督办落实。盟旗两级党委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通过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等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引领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为将“铸牢”主线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锡林郭勒盟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要求,对标国家民委创建标准,先后修订3版重点任务分解台账,形成194条具体举措,周密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同时,积极发挥盟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度,研究制定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及配套分工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推动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工作、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发挥好79个苏木乡镇、1024个嘎查村(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作用,构建起“责任互联、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创建工作网络。

    聚焦品牌、培育典范,持续推动创建品牌开花结果

    “沿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立足1103公里边境线,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基本内涵,以建设“五个共同”长廊为主要载体,在5个边境旗市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分级分类举办形式多样的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推动创建工作延伸到北疆一线、拓展到国境前沿。

    “区域联建”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指导8个非边境旗市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奋进、互促共融的历史史实和现实例证,立体化、沉浸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积极打造融合度高、意蕴性强的“民族团结+”工作品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数据+民族团结”新模式为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图源:内蒙古日报

    “描点拓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为主题,建成4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先后打造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街道,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8处,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示范点160余个,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创建布局持续形成并不断延展。

    聚焦主题、凝心铸魂,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抓理论强思想。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北京民族文化宫签订“铸牢”工作合作协议,推动资源共享合作。推进“铸牢”教育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741期;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6055次、主题党日活动2834次,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深入牧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图源:内蒙古日报

    抓载体强宣教。持续开设“红书包”“金百灵”等“微讲堂”,抓好“一老一小”群体服务,利用“银发宣讲团”“小小石榴籽”“好家风 好家训”“爱心妈妈”故事分享会等载体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进事迹宣讲会,推动“点餐式”理论宣讲8000场次、覆盖党员群众20余万人次。依托各级统战之家、民族工作之家、抵边堡垒户等阵地开展宣传。积极为120余个特色点位安装“云报屏”,播放“铸牢”宣传片,点亮创建宣传海报。以“一周两月”集中宣传为契机,搭建“六位一体”宣传教育矩阵,在盟旗两级媒体开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守望相助”等专版专栏,刊播刊发相关报道和融媒体产品2400余篇(条),征集“铸牢”主题精品力作482篇,“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抓史实强实践。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宣介和使用。深入挖掘全盟民族团结进步的史实例证,与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合作共建“大正边疆文库”“北疆历史研究基地”,编撰形成《锡林郭勒四个“100”口述史》,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举办“锡林郭勒博物馆馆藏饰品展”“锡林郭勒乌兰牧骑专题展览”,支持乌兰牧骑创编《民族团结大家园》《中华手拉手》等文艺精品力作。连续两年组织全盟乌兰牧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铸牢”工作成果汇报展系列活动,开展“草原牧歌·逐梦星河”——乌兰牧骑致敬航天慰问演出等,全面展示锡林郭勒盟“铸牢”实践。

    聚焦发展、团结奋斗,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锡林郭勒盟以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协同推进“富口袋”与“富脑袋”,在“三个聚力”中更好体现赋予“三个意义”。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超1000万亩,3个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地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

    统筹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搭乘京蒙协作“快车道”,在北京举办2025年“民营企业进边疆”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5个,总金额达54.85亿元。

    促进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推进公共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全覆盖,多措并举推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年均达1.4万人以上,分级分类面向各族群众开展技能培训7262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35.5万元;全力推进农村牧区改厕工作和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群众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互嵌、搭台架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走边关、生态行、强军梦、爱国行、爱家乡5条路线,累计开展“小石榴籽寻访”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2300余场次,覆盖近10万名师生。积极组织参加各地区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与广西、云南、新疆等6个省区的9所学校学生开展“红领巾爱祖国·我是民族团结石榴籽”活动,连续两年与乌海市、贵阳市联合开展三地青少年“手拉手”研学实践交流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定期召开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在全盟精心打造13个互嵌式发展试点,不断完善互嵌式发展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鼓励和支持各民族毕业生到全国各地就业创业,双向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连续成功举办3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那达慕和蒙古马超级联赛、全国首届大学生冰上龙舟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文旅活动,推出21个精品研学旅游产品,打造“红色、骑乘、草原、星空”等沉浸式研学主题线路。加强联动创建,推动与山东菏泽市、西藏拉萨市、山西晋城市等5地签订跨区域文旅合作协议,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聚焦法治、优化机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

    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行以“乡村户为点、边境为线、沿边地区为面”的“点线面”工作模式。组建特色“马背警队”,联合开展维稳控边行动,筑牢边境防线“第一道屏障”。推广“文明团结超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纳入积分制、清单制管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警民一家亲。图源:内蒙古日报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八五”普法实施规划,广泛调动综治“乌日特”、基层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司法所等各方力量,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03f****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